越来越多的妇女发现自己患上或大或小的,于是在妇科门诊常常见到怀揣一叠检验单、神情紧张的子宫肌瘤患者前来咨询是否需要手术治疗。社会上"化瘤"、"消瘤"、"肌瘤"的药物广告更是铺天盖地。子宫肌瘤真的需要我们如此大动干戈吗?
子宫肌瘤的病名尽管带了一个人见人怕的"瘤"字,但相对于恶性肿瘤来说,子宫肌瘤只能算是温文尔雅的"淑女"。瘤子起源于子宫的平滑肌细胞,与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细胞一起形成较为坚硬的球形,在女性激素的作用下缓慢生长,待绝经后即停止生长而逐渐萎缩。子宫肌瘤与正常的子宫肌有着明确的分界,分界区是疏松且血管稀少的间隙,医学上把这个间隙称为包膜。子宫肌瘤的恶变率为千分之三,因此,大可不必过度慌张。
处理一:和平相处
约1/4的子宫肌瘤患者没有任何不适感觉,肌瘤和子宫可平安相处几十年。若单个肌瘤直径小于5厘米、整个子宫体积小于妊娠10周以内、肌瘤每年增长不超过1厘米的子宫肌瘤,一般无须手术,只要每半年至一年做个或B超即可。对于体内的子宫肌瘤,只要它不发信号(出现症状)骚扰你,你也不必对它过度关注,权当是提醒你按时接受的信号吧。
子宫肌瘤是否出现症状,主要取决于子宫肌瘤对子宫的内部结构有无产生影响。子宫结构可分三层:外层是浆膜层,中间是肌层,内层是黏膜层。生长于子宫外层的肌瘤,称为浆膜下子宫肌瘤,少引起症状,除非由于蒂细长而瘤体扭转导致疼痛。生长于中间层的肌瘤,称为肌壁间肌瘤,如果数量过多或体积过大,向内则影响到子宫内壁的形态,导致子宫内膜面积增大而月经量增多;向外则出现压迫膀胱、直肠的症状,如尿频、夜尿增多、大便不净感等;一些壁间肌瘤生长的位置靠近输卵管开口,堵塞了精子或受精卵途经的通道,导致。生长于子宫内层的肌瘤,称为黏膜下肌瘤,危害较大,导致月经量明显增多、贫血、疼痛、增多、不孕等症状,务必除之不怠。
一旦子宫肌瘤出现了相关症状,则需要治疗。方法包括药物、手术、药物与手术相结合、放射介入,以及将来的基因治疗。如何选择治疗,主要取决于年龄、是否有生育要求等。
处理二:你死我活
子宫肌瘤的生长需要雌激素、孕激素的参与,因而药物治疗的主要原理,是阻断性激素对子宫肌瘤的作用。临床疗效为肯定的是GnRHa(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),它通过抑制女性生殖内分泌轴来抑制肌瘤的生长。每个月皮下或肌肉注射,3个月可使肌瘤体积缩小35%~61%,明显减少月经量甚至,故可改善贫血症状。缺点是药物费用较为昂贵,用药期间可因雌激素低下,从而出现更年期症状、骨量丢失等不良反应,停药3~4个月后肌瘤体积可重新增长至原来大小。所以医生通常建议将此类药物用于治疗前,以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,减小肌瘤体积,利于手术。
目前国内外也有较多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报道,既可缩小肌瘤体积,也可明显减少出血量,通常使用半年至一年,停药后也存在肌瘤反弹现象,一般用于围绝经期。雄激素类似物,也有减少肌瘤体积的作用。低剂量的口服避孕药可用于治疗肌瘤所造成的月经量过多,无促进肌瘤增长的作用。而铺天盖地的小广告中声称可"消除"或"化解"子宫肌瘤的其他药物,尚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学数据,若接受其治疗,宜三思而后行。
子宫肌瘤可通过开腹、和经阴道途径手术剔除。为减少手术创伤、缩短术后恢复时间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微创手术,故腹腔镜和经阴道直视剔除肌瘤成为了当今普及的术式。腹腔镜剔除肌瘤需要医生有良好的镜下缝合技术,直径超过1厘米的肌瘤,需用器械将其分割成条状取出。微创手术术后盆腹腔粘连的概率小于开腹手术,故也有利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。还有在腹腔镜下,以激光或电凝的方式使子宫肌瘤变性,继而坏死、萎缩的方法,但该法不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。
而对于引起的黏膜下肌瘤,不必试图用药物治疗,因为药物的疗效很差。对这类患者,利用剔除黏膜下肌瘤,是国际公认的办法。这种手术要求医生有娴熟的使用电切、电凝方法的技术,以及有良好的宫腔镜设备。
值得注意的是,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姑息性的手术治疗方式,术后存在肌瘤复发的风险。调查表明,术后5年肌瘤复发率小约为51%,其中约1/5的人可能需要再次手术。
处理三:同归于尽
无疑,切除子宫是治疗子宫肌瘤为干净的方法。但切除子宫后影响到卵巢的血液供应,使卵巢衰退时间提早到45.4岁(正常绝经年龄为49.5岁)。所以,在注重生活质量的今天,人们更愿意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术。在单个肌瘤直径大于5厘米、出现肌瘤导致的症状、影响子宫腔形态、造成输卵管梗阻、患有时,均可采取肌瘤剔除术。术后可明显改善、贫血、压迫、疼痛等症状,提高妊娠率。
生活中,可能很多人通过体检或就诊时发现子宫肌瘤。看到以上众多的治疗方法,了解到有如此多的手段应对肌瘤,且约1/4的患者不需治疗,就大可不必因良性的子宫肌瘤而惊惶失措、盲目求医了,建议大家到正规的医院,与专家共同商定个体化的适宜治疗方案。
备案号:辽ICP备18000725号-41
接诊时间:8:00-20:00 (节假日不休)
沈阳妇科医院